0°

云从大模型现场真机演示!考中考堪比ChatGPT,还秀了波代码能力

  杨净 发自 凹非寺

  量子位 | 公众号 QbitAI

  云从大模型,来了!

  AI四小龙最年轻的一个,交出了AI 2.0时代下的首份答卷。

  大模型取名从容,结果在发布会现场,它直接与ChatGPT、GPT-4一较高下。

  据称,最终评分结果从容大模型的表现要比ChatGPT要好一些,但距GPT-4还有一定的差距。

  还秀了一波代码能力,可随时添加注释、替换语言,“水平赶得上中学生”。

  除此之外,从容大模型还展现出了跨模态的阅读理解能力。

  只需喂给它一本书,就可以与它进行各种各样的互动,不管是总结内容、描述人物角色,还是找出书中的图片等等。

  回答的同时,还会顺道给出线索链接。不过目前,从容大模型仍处于内测阶段。

  从容大模型

  总体来说,从容大模型主要展现了理解生成、中英文写作翻译、编程能力以及长图文解读。

  比如语言理解生成方面,从容大模型就挑战了“RuoZhiBench”(弱智吧的问题)

  午餐肉可以晚上吃吗?

  可见它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,但没有混淆午餐肉的意思,然后顺带给你了一些建议。(很实在了)

  接下来的“被门夹过的核桃可以补脑吗?”,从容大模型显然是有点招架不住了,在用“可能”的句式强行挽尊,不过后面给的建议倒确实是有点道理。

  还有像中英文写作方面, 中考题也都不在话下。

  在此基础上,还可以进行翻译、改写。

  最后,还直接就中考题与ChatGPT一较高下,答题速度要比ChatGPT快一些~

  基础大模型展示之后,云从还演示了多个场景下的行业大模型,比如政务、金融、制造、教育、游戏等。

  周曦:三种递进方式颠覆传统交互

  大模型引领的AI2.0时代汹涌而来,它以对话即入口的方式重塑着各行业应用。

  对于上一波技术浪潮涌现的AI1.0公司,到底有何影响?

  现在云从给出答案:提供了技术范式的新灵感。

  以往是知其然,现在知其所以然。大量的智能化涌现,就能解决通用性问题。

  在发布会现场,云从创始人周曦提出了AI发展三浪理论。

  第一浪是靠AI单点技术解决需求应用,属于百家争鸣的盛况,光人脸识别公司就有几百家,AI四小龙在竞争中处于核心地位,但市场空间相对有限。

  第二浪也叫做多点闭环解决行业的关键需求,各AI公司使用大量技术投入来解决某一特定场景。但此阶段技术不太成熟、不够标准化,投入产出比较低。

  第三浪是技术平台化和标准化,各AI公司通过一个大的统一核心技术底座平台,快速适应海量场景和实现海量应用,边际成本基本为零。

  现在人工智能已进入到第三浪,即大模型时代。这个中逻辑其实也与AI2.0不谋而合。

  那么作为始终立足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云从,又汲取到了什么新灵感。

  按照周曦的话来讲,大模型将以问答、伴随、托管三种递进的形式颠覆传统交互方式——

  问答,也就是当前的GPT,一种离线、非实时交互方式;伴随,即主动发起,像朋友的方式去执行很多事情;托管,意味着一件事主要交给AI来做,最终实现AI像人一样去思考和工作,达到知行合一。

  而要做到这些,需要三个关键步骤:物理世界数字化、知识找人以及陪伴执行。这既需要构建它的“灵魂”——一个能完成感知分析记忆思考行动的操作系统,大模型将在其中得到充分应用;还需要合成它的“肉体”,即硬件实现。

  这其实也是云从一直以来一以贯之的定位和战略方向,于是在大模型时代下,继续以平台化的方式向各行业输出。

  对于上一波技术浪潮涌现的AI公司,云从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。

  — 完 —

  量子位 QbitAI · 头条号签约

  关注我们,第一时间获知前沿科技动态

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
    所有的伟大,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!
欢迎您,新朋友,感谢参与互动!欢迎您 {{author}},您在本站有{{commentsCount}}条评论